欢迎进入云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正文
信息学院
作者:发布日期:2024-06-03点击数:

信息学院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高等院系之一。信息技术是21世纪第一生产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移动通信、物联网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人类发展进程。学院在信息采集、获取、传输、存储、处理与分析的整个信息技术链条上拥有完善的学科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能力,是学校最大的工科学院。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求是务实、博学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理工结合,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品牌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4个,云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个,云南省首批新兴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1个,形成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有力保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建有电子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大学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云南大学数智服务现代产业学院获批云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先后与华为、中兴通讯、百度、腾讯及云南地方企业合作,建设“云南大学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百度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实训基地”、“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中心”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提升计划建设学科”形成较完整的信息技术类学科群及“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培养和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每年近30%的本科生可通过保研或考研继续深造。

拥有“智能系统与计算”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5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云南省无线电安全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2云南省创新团队“腾讯智慧旅游工程中心”2个云南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院士工作站,1个云南省专家工作站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具有较好的科研环境及团队。形成了大数据与知识工程、多媒体信息处理与视觉计算、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与高原病诊断、无线接入网络阐述与器件、边疆无线电频谱检测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建立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机制,通过科研育人,培养具有前沿科技视野和洞察能力的本科人才,已经成为区域性高水平的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精心打造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企业导师等师资队伍,保障本科教学高质量实施,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一定科研能力和良好工程创新能力的学生。现有专任教师150余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副研究员)54人,具有博士学位60余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7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8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学院与华为、Google、百度、中兴、腾讯、中软国际、贝泰妮和铁建装备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构建协同育人平台,从企业聘请一批信息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工程师担任“双师型”教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优势: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建设本科专业、云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入选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云南省唯一的计算机类重点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第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B-类学科。本科课程按照移动互联网开发、计算机图形图像、数据与知识工程、高性能计算等四个特色课程群模块”设置。优秀学生可选拔进入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班进行分类培养。基于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移动互联网开发课程群: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WEB应用软件开发实训、软件工程、分布式软件开发技术、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群:计算机图形学、数码摄影、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及应用技术、视觉计算与应用、艺术认知与计算;数据与知识工程课程群:数据库技术、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导论、大数据基础、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课程群: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及实践、系统集成、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云计算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政府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教学、开发、设计、管理、运行、维护等相关工作。在工业、信息、医疗、教育、电力、金融等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发挥所长,从事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软硬件系统的生产和营销,金融、贸易、商业机构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等领域的信息系统维护、软硬件开发、软硬件测试、游戏开发、ERP开发等工作,还在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继续深造


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和优势: 专业是云南省办学最早的通信工程专业,云南省省级重点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依托信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和工程实验室,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链条和优势,实施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对接信息通信产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和信息网络工程两个特色方向的课程体系,建成3个通信产教赛融合创新实践基地,以及11个协同育人实践实习基地,推行“移动5G”产教融合特色班新模式,培养面向信息通信领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9人,博士学位84%,工程背景和经历教师72%,外聘14位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已逐步形成一支教研水平高、知识储备厚、工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专业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唐杯”移动通信技术竞赛、华为ICT大赛等竞赛中获得金奖、国家级一等奖、云南省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约96%,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此外,每年约35%以上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内的电路、信号处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从事信息通信网络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通信电路与器件课程群: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电路、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微波与天线技术等,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开发通信电路系统和器件的能力;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课程群: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移动与无线通信、物联网通信技术、光技术与光纤通信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通信和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实现的能力通信系统综合实践课程群:软件设计与开发、通信技术综合实践、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无线电应用实践、4/5G工程实践、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设计和开发复杂信息通信系统的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教育系统等单位,从事信息网络、通信系统和工程等相关领域规建、研发、运维、管理和教培工作。主要在电信营运商、电信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等数字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从事信息通信工程规划与建设、信息网络运营与维护、信息通信系统设计开发、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继续深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云南省最早的电子信息工程重点本科专业,入选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云南省新兴专业。专业课程按照电路与智能硬件、信号处理与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与移动信息软件等三个涵盖软硬件系统特色方向设置,并与龙芯中科、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班,有较宽的专业口径和优良的就业前景。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奖。依托于信息学院拥有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为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条件。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电子技术、信息系统,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具备在本领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课程群: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EDA基础,可编程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模拟电路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制作实现的能力;信号处理课程群: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测量基础,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培养学生对电路中的信号、信息的检测、分析、处理、控制的实际应用能力;软件编程课程群:数据结构基础,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胜任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及工艺检测、工程安装、产品销售服务等工作,到高科技企业中担任程序设计工程师、电路开发工程师等,也可到通信、金融、电力、医疗等企业中担任软硬件维护或技术管理工作,或者在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继续深造。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年近40%赴国内外高校深造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符合我国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方向,有着广阔应用领域和巨大市场需求的新工科交叉型特色专业,入选第一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云南省新兴专业。专业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促应用”的教学理念和“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的专业定位,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坚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物联网人才。根据物联网产业特色设置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和工程实践锻炼三个层次课程,并通过设立产业人才培养实验班等方式与华为、百度、京东、腾云和南方电网等物联网产业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嵌入式开发、区块链技术应用和物联网系统开发能力的产业化人才。专业拥有完备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超过三分之一专业实践课程是与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联合开设,“五维教学实验平台”国内领先。本专业学生在近年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项目中获得全国二等奖、华南赛区一等奖和云南省金奖的优异成绩。专业基于学院拥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每年有30%毕业生赴国内外高校深造。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相关的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基本的计算思维能力、产品智慧化设计能力、物联网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系统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在物联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物联网电子及嵌入式技术课程群:物联网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电子设计、嵌入式开发、主流开源软硬件资源使用、物联网系统设计能力;物联网通信网络课程群: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网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无线通信,培养学生在物联网通信技术、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能力;物联网软件开发课程群:数据结构与算法,区块链技术、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物联网软件程序的能力;企业联合产教融合课程群:嵌入式应用开发与软件测试、物流系统物联网系统专业实践、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与通信等方向HCIA/HCIP专业认证课程,增强学生对物联网产业认知,实现从学校到产业的无缝对接。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政府等单位从事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教学开发、设计、管理、运行、维护等相关工作。主要在新能源、新农业、互联网、数字医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农业、智慧电网、现代物流、车联网等新兴行业从事嵌入式智能产品开发与设计、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区块链技术开发、物联网软件开发、UI设计及测试、技术销售工程师、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物联网工程专业以及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与优势:专业入选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首批新兴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面向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前沿高新技术的综合性本科专业。在2021年度普通高校“人工智能”方向本科专业综合实力排行榜上“智能科学与技术”位居A+类专业。基于学院拥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质,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具有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交叉学科基础的宽口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智能信息处理课程群: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线性代数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数据结构、脑与认知科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工程数学、运筹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智能系统开发课程群:计算机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工业机器人、脑与认知科学、数学建模与实验、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国防尖端科技部门、大型科学与工程研究部门、公司研发机构以及高等学校从事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管理或教学工作;也可面向产业需求,在信息技术、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事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智能行为决策、智能系统设计与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教育工作,还可继续在本专业以及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继续深造


教学改革

学院在教育部主导推进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领域取得丰硕的教学改革成绩。近三年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20余项,各类教学建设(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项目30余项、各类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66项(含24项国家级、43项省级)、公开出版教材8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科学与技术入选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入选云南省首批新兴专业。学院密切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热点,努力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的本科教育改革,构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四个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

学院多年来形成大数据与知识工程、多媒体信息处理与视觉计算、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与高原病诊断、无线接入网络阐述与器件、边疆无线电频谱检测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科研规模达到8000余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0余项,经费3000余万元;省部级项目20余项,横向开发项目120余项,经费4500余万元;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出版专著30余部。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服务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科生竞赛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造了一支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并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CCSP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国性、国际性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并取得不菲成绩。

近三年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12,二等奖13,三等奖7项;2021年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72021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甲大师”比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29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0项;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二等奖13,三等奖16项;2022年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省级金奖3项,省级银奖52022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甲大师”比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第十五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

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5项;2023年第九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9项,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三等奖1项。


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就业工作始终围绕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结合专业特点,学院实施贯穿大学四年的就业能力培养: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了解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针对大二学生引导树立职业目标,培养专业基础能力;针对大三学生结合职业目标,带着问题学习专业课,通过广泛参与课内外科技活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全面提升专业能力;针对大四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全面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并在应聘实践中不断提升就业应试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2021年223,已就业201人,未就业22人(含10人重新考研,3人参加公考,4人暂不考虑就业),年终就业率90.13%。其中考取研究生(含保研)60人,出国读研3人,应征义务兵3人,进入移动、电信、银行、电力、航空等大型国有、三资企业50人,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6人,其他企业82人。

2022年291人,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251人,就业率86.3%。其中,升学90人(含出国/境3人),进入移动、电信、银行、电力、烟草等大型国有企业60人,民营企业65人,自由职业19人科研助理9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3人,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2人,应征入伍3人。

2023251人,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231人,就业率92.03%。其中,升学70人(含出国/境5人),进入移动、电信、银行、电力、烟草等大型国有企业有48人,民营企业71人,自由职业30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11人,应征入伍1人。


附:知名校友


郭振宇 云南知名企业家

19791983,云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31986,云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861988,云南大学无线电系助教

1988 1993,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

1993 1995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后

19951996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助理教授

19962002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

20032013,滇虹药业集团董事长、总裁

2014今,云南贝泰妮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此外,郭振宇博士还担任以下社会及产业职务

国际自我保健基金(ISF)理事长

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会长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云南大学企业家校友会会长

郭振宇博士是国际自我保健日的发起人



王震,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1994-1998年就读于云南大学信息与电子科学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8-2001年就读于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历任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青牛风科技有限公司CEO。现任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股票代码:300366)。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领军人才,成都市大数据领军人才,成都市青羊区产业建圈强链“区优专家”,云南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担任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副会长、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四川省新经济行业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发改委智库专家、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智库专家等社会职务。



陈鸿睿 自主创业杰出代表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级学生,九机网(原三九手机网)创始人兼CEO2006年,尚在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就读大三的陈鸿睿,联合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创立了三九手机网。截止目前九机网拥有自主研发的线上商城和线下260余家门店,是一家以IT技术为支撑、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科技公司,也是中国最早涉足O2O电商领域的企业之一。2019年九机实现营收15.81亿元,上缴税收1396.76万元。

所获荣誉:2015年获得云南省青年创业省长奖;2017-2019年获得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2019年排名第69名);2017-2018年获得商务部电商示范企业;2018年获得云南省非公党建观摩点;2019年云南省互联网10强企业;2019年云南九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唐立文 两度创业成功杰出代表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1993级学生。1999年,首度创业,创建昆明新远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0年,研发的G.SHDSL基带调制解调器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2006年,研发的双模VoIP电话参加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2007年,研发的配电室监控主机用于昆明市600个配电室,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研发的高压电缆隧道监控系统用于昆明150公里隧道。获南方电网科技进步奖。2012年,研发的电子井盖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2014年,二度创业,创建云南酷联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6年,研发的井盖丢失报警器获全国创业创新大赛云南赛区二等奖。2017年,研发的物联网井盖获全国创业创新大赛云南赛区一等奖,国家创新基金支持。获得发明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个。



优秀毕业生代表

王麓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年本科毕业后赴中科院计算所攻读硕连读学位。云南大学就读期间表现优异,核心课程满绩点,获评2020年云南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2020国家奖学金、2020年云南省三好学生、2019年云南省政府奖学金、2020年云南大学五四表彰"优秀共青团干部"中科院计算所攻读研究生期间,获评2021年度中科院计算所易方达新生奖学金(全所新生12人)、2022年度中科院计算所华为硕士生奖(全所2人)、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员示范岗、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优秀党员


杨鼎康,通信工程专业,2020年本科毕业后赴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云南大学就读期间表现优异,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对抗赛全国二等奖单项赛全国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云南大学本科生一等奖学金曾获得信息学院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优秀国防生。复旦大学就读期间,以第一和共同作者在ACM MM、ECCV等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共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2篇,以学生一作和二作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评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硕士生国家奖学金等称号多次。


李耀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2年本科毕业后赴北京大学攻读硕博连读学位。云南大学在读期间学习成绩优异,58门课程满绩,GPA3.82,综合测评为96.27。代表学校参加数学建模、智能制造等多项比赛,荣获国际、国家级奖励2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北京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罗艺娴,物联网工程专业,2021年本科毕业后赴国防科技大学攻读信息与信号处理硕士学位。云南大学在读期间表现优异,获评20192020学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云南省“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电子设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云南大学“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就读期间,获评2021年“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2021年度新生一等奖学金,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21-2022学年院级优秀学员。


张世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首届毕业生,2023年毕业后赴天津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云南大学就读期间,担任信息学院2019级智能科学与技术班班长,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2Mathematics期刊发表论文1篇,其他会议论文2篇,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级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省级铜奖,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信息学院大楼

云南大学华为创新训练营

信息学院承办的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CCF CSP)云南大学考点

电子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工艺实验室

电子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平台

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学生文体风采

学生科技节活动





























































上一条:软件学院
下一条: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