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大学钱学森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云南大学自20世纪40年代起系统开展材料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成立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固体物理教研室、凝聚态物理教研室。自上世纪80年代,学校在半导体材料、非晶合金、超导陶瓷、金属氧化物敏感材料及高性能抗菌材料等方向持续推进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2006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云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整合能源研究院等相关机构,组建材料与能源学院。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响应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依托云南大学在功能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红外探测材料、能源材料等方向的学科积淀,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面向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与开发等国家战略亟需领域,云南大学于2025年8月获批设立钱学森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云南大学钱学森班弘扬钱学森先生“严谨求真、系统创新、交叉融合、厚基强实践”的科学精神与工程哲学,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路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备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该班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与云南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构建融合材料科学前沿与人工智能赋能的课程体系,强化数理基础,突出科教融合与产教协同。培养目标旨在造就一批能够面向空天应用、深海探测、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领域,具备多学科交叉背景、系统思维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为我国关键材料技术突破与高端制造自主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二、培养特色
1. 小班化教学和“只出不进”的淘汰机制。独立成班,每班原则上不超过20人,由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班主任。实行“只出不进”淘汰机制,根据学年综合考评结果进行分流。
2.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强化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指导。导师由院士、国家级人才、国家杰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知名博士生导师及行业领军人才等高水平专家担任。
3. 单设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于普通学生的培养标准。
4. 本硕贯通培养。采用“3+1+2+X”本硕贯通培养模式,“3”为本科培养阶段,涵盖通识教育+交叉专业教育+初级科研训练;“1”为本硕贯通培养,涵盖科研深化+跨学科实践+硕士课程预修;“2”为硕士拔尖创新培养阶段,涵盖定向研究+产业应用;“X”为直接就业或博士拔尖创新培养。
5. 科研创新实践环节。按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科研创新实践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分别为低阶(大一)、中阶(大二至大三)、高阶(大四本硕衔接)及硕士阶段。低阶着重在于拓展视野、激发志趣、引领精深学习;中阶在高水平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开展创新研究;高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前沿领域、对接未来发展;硕士阶段开展国际前沿或者重大应用型的研究工作。
三、激励与保障政策
1. 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学术交流、导师培训等。
2. 优质教育资源倾斜,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研平台等优质教育资源向钱学森班学生开放,为其学习研究提供便利。
3. 评奖评优及项目支持,在评奖评优、项目申报、学科竞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4. 设立荣誉体系,为每届钱学森班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并颁发钱学森班荣誉证书。
四、选拔办法与流程
1. 选拔范围。2025级钱学森班学生从全校一年级理工类新生中择优选拔不超过20人,涵盖但不限于材料科学类、能源动力类、化学类、物理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艺体类专业、定向招生以及教育部规定不得转专业的学生除外。
2. 学生申请与报名。符合条件的学生自愿申请报名,填写《云南大学钱学森班申请表》,并提供相关材料(如成绩单、获奖证书、科研经历/成果等)。
3. 初审与公示。材料与能源学院组成审查委员会,按照选拔条件对报名学生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钱学森班领导小组办公室。
4. 选拔机制。按学生高考成绩、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单独组织的选拔笔试成绩及面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进行综合评定。
高考成绩:按照学生所在省份高考相对成绩核算,该项得分为(学生高考分数/所在省同科类当年我校录取最高分)× 100。
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以学生参加的学校统一组织的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得分为准。
笔试:满分100分(数学40分、物理30分、化学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结束后,根据(高考成绩*30%+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10%+笔试成绩*60%)从高到低排序,取前30名进入面试。
面试:总分100分,面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录取:具有录取资格的学生,按高考成绩占比20%,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占比10%,笔试成绩占比40%,面试成绩占比30%计算总成绩,按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20名学生进入钱学森班。若总成绩相同,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若总成绩及笔试成绩均相同,按笔试中数学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
5. 审定与公示。钱学森班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拟录取学生名单进行审定,并在材料与能源学院网站(http://www.mse.ynu.edu.cn)和宣传栏公示。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诉,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复核。
6. 录取与手续办理。公示无异议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录取名单报本科生院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学籍变更、课程安排等。入选学生不再参加学校自主选择专业。
五、考核评价与分流机制
钱学森班实行“本硕贯通式”培养模式,采取“只出不进”的分流模式。
1. 基础考核。大一至大三阶段,每学年末组织分流考核。在考核学年内,若学生出现以下任一情况:① 培养方案内出现1门及以上课程不及格,② 学年平均学分绩点低于3.0,③ 受到院级及以上纪律处分,认定为学年考核不达标。
2. 诊断式考核。大二至大三阶段,每学年末组织学术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考核。考核以学生实际成果为导向,重点评价在学术创新与工科实践两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主持、学术论文发表、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其他经认定具有同等水平的科研或实践业绩。考核流程包括学生答辩汇报与专家组评议。学院将组建专家考核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成果材料及答辩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分。综合得分处于末位的学生,将自动进入评估程序。钱学森班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该生进行综合研判,若其学术创新与工科实践能力确实未达到本项目预期培养目标,则认定为考核不达标。
3. 大一、大二阶段考核未达标学生将统一调整至同年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再享受钱学森班各类奖学金、荣誉证书等激励政策;在满足学校相关政策及普通专业班修读要求的前提下,可参与下一年度普通专业班的奖学金及后续的免试研究生资格评比。
4. 大三阶段考核未达标的学生,不再实施分流淘汰,但将取消贯通式培养学习资格,不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时不再享受钱学森班各类奖学金、荣誉证书等激励政策。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完钱学森班所需学分后,获得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证书,钱学森班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学生开具钱学森班学习经历证明。
5. 钱学森班实行“本硕贯通式”培养模式,除按上述规定分流学生外,原则上不接受学生主动退出培养项目。确有特殊情况者,学生可于大三学年末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钱学森班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学生可退出培养项目。退出项目学生继续留在钱学森班学习,但取消贯通式培养学习资格,不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时不再享受钱学森班各类奖学金等激励政策。按钱学森班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完所需学分后,获得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及钱学森班荣誉证书。
六、2025年选拔安排
1. 报名时间与方式
(1)报名时间:选拔通知发布之日至2025年9月14日下午5时。
(2)报名方式:加入云南大学钱学森班选拔QQ群(1059821436),获取最新信息及报名表;填写纸质报名表提交至材料与能源学院教务办公室(材料楼1411)进行现场确认。

2. 笔试与面试。在云南大学钱学森班选拔QQ群(1059821436)中另行通知。
3. 遴选结果公布与录取名单确认。遴选结果将在材料与能源学院网站(http://www.mse.ynu.edu.cn)及学院宣传栏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名单上报学校本科生院。
4. 咨询方式。咨询请加云南大学钱学森班选拔QQ群(1059821436)或联系材料与能源学院李屏老师(呈贡校区材料楼1411办公室,电话: 0871-65930112)。
七、其他
材料与能源学院在选拔过程中不组织任何考试辅导,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向考生提供咨询、考试辅导等相关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本方案最终由云南大学钱学森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