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档案学院
历史与档案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4个一级学科,下设历史系、档案与信息管理系两个系,正高19人(教授16人,研究员2人,研究馆员1人),副高34人(副教授30人,副研究员3人,副研究馆员1人)。
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12个科学学位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历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在校本科生530人,硕士研究生655人,博士研究生120人,外国留学生3人。
近三年年终就业率:2021届89.73%;2022届92.65%;2023届91.01%。
【历史系】
历史学专业是云南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优良的学风。1995年1月,历史学专业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普通高校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19年12月,历史学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历史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3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专门史),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形成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科研平台。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世界史),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历史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文物与博物馆),形成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模式。
下设4个教研室和5个研究所/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54人,高级职称比例81%,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6%,省部级及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52%,一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中国经济史、中国民族史、西南边疆史、中国边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与国别史等特色和优势学科。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课堂教学
图书资料室
实践教学
考研经验分享会
理解中国·吾铎读书会
史学经典读书班活动
迎新晚会上历史系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死水惊澜》话剧致敬闻一多先生
【档案与信息管理系】
云南大学档案与信息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其中档案学专业创办于1984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办于1993年,2019年根据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调整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2019年,档案学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档案与信息管理系获档案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获图书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和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包括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首批获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LIS)授权。自此,档案与信息管理系成为云南省唯一能培养图书情报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本科和硕士学位、拥有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民族历史文献学、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方向)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实体,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相配合的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档案与信息管理系所属学科为管理学,理论性与实践性、应用性并重,在办学上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勤勉、善思”的专业价值观,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能从事档案、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复合型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基础扎实、培养规范、注重实务的特点,多年来建立了“教学、研究、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在进行专业建设规划时,坚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学校整体发展紧密联系的思想,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实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包括教学计划、实践培养模式、实验室与图书资料室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加强实践培养环节,引入更多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贯穿各种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参观、观摩模拟、案例分析、统计分析、测试验证,以及独立设置的社会调查实践课程、实验课程、业务实习、综合性的年级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规范训练、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实践等。
现有档案学教研室、信息资源管理教研室和图书情报三个教研室,设有资料室1个,拥有财政部与云南省共建文献整理与保护实验室1个,档案与信息管理实验室1个,实验室下设有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分室、档案管理实训实验分室、信息组织与检索实训实验分室、声像技术实验分室和文献数字化技术实验分室,有仪器设备数量370台(套),拥有缩微胶片冲洗机等多种专业教学实验设备,以及图书馆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软件系统,具备完备的教学实验条件。建立实习基地近20个,日常教学周期内组织学生到云南大学档案馆、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昆明市档案馆、盘龙区档案馆、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等机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的培训、知识讲座和展览等活动。
实验教学
参观实习
档案整理
档案装裱
图书整理
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生社区服务
学生三下乡活动
历史学专业
(国家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新文科”建设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和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学术视野国际化、学术路径规范化、学术品德高端化,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历史学拔尖人才。
学制与学位:学制为4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国考古学通论,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中国史学经典阅读、西方史学经典阅读、历史学调查与研究、史学前沿与动态、科研规范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特色:本专业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入选者到复旦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我校于2022年设立历史学拔尖试点班,每年从本科新生中择优选拔不超过10人。实行国家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拔尖试点班、历史学专业三个培养层次“三向流动”培养。
推免政策:学校加大“基地班”、“拔尖试点班”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具体政策按推免当年有关规定执行。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中小学校、文化旅游单位、考古和文博单位等。
育人成果
科学研究方面:
本专业突出边疆地域特色,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性研究引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基础牢固,特色鲜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近5年,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4项;各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云南省特等奖1项,云南大学特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14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9篇,出版学术专著45部。
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1、专业建设
|
(1)一流专业 |
级别 |
专业名称 |
批准年度 |
|
国家级 |
历史学 |
2019年 |
|
|
(2)第三方全国专业排名(2021年) |
|
排名 |
等级 |
上榜专业数 |
排名机构 |
|
30 |
B+ |
127 |
软科 |
|
(3)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结果 |
|
年度 |
等级 |
全省排名 |
|
2018 |
B |
1 |
|
2019 |
B |
1 |
|
2020 |
B+ |
1 |
|
2021 |
B+ |
1 |
|
2022 |
B+ |
1 |
2、课程建设
国家级一流课程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年度 |
中国经济史理论与研究方法 |
林文勋 |
2021 |
省级一流课程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年度 |
民族史 |
潘先林 |
2020 |
中国近代史 |
谢蔚 |
2020 |
中国经济史理论与研究方法 |
林文勋 |
2021 |
省级优质课程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年度 |
中国的边疆与边疆研究 |
罗群 |
2020年 |
欧洲史 |
钱金飞 |
2020年 |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年度 |
中国民族史 |
潘先林 |
2018年 |
世界文明史 |
钱金飞 |
2018年 |
3、教材建设
教材类别 |
教材名称 |
编 者 |
立项/出版时间 |
省级优秀教材 |
中国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
林文勋 |
2020年 |
校级教材建设 |
史学名篇选读 |
韩 杰 |
2016年 |
中国史基础 |
陈庆江 |
2018年 |
4、教学团队建设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批准年度 |
中国古代经济史本科教学团队 |
林文勋 |
2018年 |
“中国边疆学”教学团队 |
罗 群 |
2018年 |
5、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级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年度 |
国家级 |
新时代历史学科结构调整与战略重组 |
罗群 |
2021年 |
省级 |
新时代历史学科结构调整与战略重组 |
罗群 |
2021年 |
6、教学成果奖
级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年度 |
省级 |
“融合创新”理念下中国经济史课程体系构建与协同育人的探索及实践 |
罗群 |
2021年 |
省级 |
新时代历史学科结构调整与战略重组 |
罗群 |
2021年 |
学生获奖:
先后获得云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历史学基地班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史学新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历史学本科生“关于推动中小型博物馆教育活动改进的提案”荣获2022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大学组最佳作品奖。
就业升学:
近三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2%左右,升学率(含保研)在60%左右,近3年升学单位在985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占80%以上。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能力强、潜力足受到用人单位和升学单位一致好评。
档案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适合在各级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和文秘部门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秘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为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公共文化服务、公文写作与管理、管理统计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科学导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事业史、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历史文书学、档案保护技术、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检索等。
就业方向:国家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文件与档案管理部门(资料中心)、办公厅(室)、人事管理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史志部门、文档管理软件公司、文档管理服务公司;相关教育和科研单位等。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各类信息收集、组织、检索、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技能,具有广阔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形成较强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既能胜任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等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又能满足图书馆、情报机构信息组织和服务等业务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经济学、信息计量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分析研究、高级编程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科学导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主要专业实验包括信息组织与检索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信息采集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数据挖掘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与情报机构等单位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咨询、用户服务、信息分析预测、网站信息更新与维护、信息系统管理等各项相关信息工作。
联系方式:
考生咨询电话:0871-65032920
学院网址:http://www.ha.ynu.edu.cn/
学院招生咨询QQ群号:77204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