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发布日期:2024-06-03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始于1953年设立的学校政治课教研室,1974年1月,政治课教研室改称马列主义教研室。1989年4月,成立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1999年,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和原政治学系合并,组建公共管理学院(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组织架构。2003年4月,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恢复设置为云南大学独立二级机构,负责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2008年4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13年10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与云南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入选首批云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2020年,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共建计划。2021年,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云南大学—云南省)。2024年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建设成效突出。1997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权。2000年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博士学位授权。200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获批云南省“十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同年,获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2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目前,学院是云南省唯一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校学科体系中的战略布局和建设地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产出学科成果等方面聚焦发力,取得明显成效,在2023年度“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55位,是云南省唯一进入前20%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院专任思政课教师9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讲师51人博士79人,占比84%。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8人,讲师16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66.67%博士44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1.67%。教师队伍中,1人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选“中央马工程”教材课题组主要成员,1人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1人入选“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20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云南省思政课教学名师,7人入选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技术状元”称号,1人受邀在中宣部举行的“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言,逐步建设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良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取得新的成绩。承担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承担教育部项目8项,国家民委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1项。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0人担任云南省委宣讲团成员,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800余场。积极承担决策咨询课题,提交党政机关决策咨询报告10余篇。

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近几年来,学院承办全国高水平研讨会20余场。2019年12月承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校际学术研讨会。2020年9月承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20年11月承办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为主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高端学术论坛。2023年主办第八届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论坛,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承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

拥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任务项目牵头单位、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云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研中心、云南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研中心、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承办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手拉手”教学研讨会10余场。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学院先后主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青椒论坛”等全国、全省思政课集体备课16次,在全省思政课建设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2020年7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抗疫思政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会。2021年5月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2021年7月牵头组织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活动“百年奋进路 伟业启新程”理论研讨会。学院依托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设立“艾思奇大讲堂”,邀请国内、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32场。

课程建设深度推进,建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16门本硕博思政课课程群,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获教育部思政课平台建设项目2项获省级教改项目24项,学校单列思政类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45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大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云南大学“理解中国”育人计划》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创办“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课程”第二课堂品牌课程,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200余期;创办云南省首档大学生思政融媒体栏目“你好,大学生!”,完成60期直播,受到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将理论宣讲融入实践教学,组建“耘梦师生宣讲团”,开展宣讲209场;出品“党的故事我来讲”系列微党课、微视频110集。建成“课堂—校内—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

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社会学概论、法学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专业实践课程: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科研规范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就业方向毕业生在大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论宣传、党团建设、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成为更高层次的理论工作者。



联系方式

1、学院网址:http://www.mlb.ynu.edu.cn

2、学院微信公众号:云大马院

3、招生咨询电话:0871-65033756






上一条:药学院
下一条:历史与档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