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正文
法学院
作者:发布日期:2023-04-24点击数:

法学院


一、学院概况

 云南大学法学学科始建于1931年,瞿同祖、王伯琦、周新民、杨鸿烈、费孝通等大师曾在此执掌教鞭、造就专才。1952年与西南其他高校法律系共同组建西南政法学院。1980年恢复重建法律系并于次年招生,1999年独立建制为法学院。分别于1993年、1996年获经济法、宪法与行政法硕士学位授权;1999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授权点;2003年在民族学下自主增设民族法学博士点;2006年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8年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20年获批设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7人。多数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名校或者海外知名大学。教师中近二十人有海外留学背景。

学院一直重视资源和环境建设,力图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学院拥有独立办公楼,建设有云南大学第一所独立的院级专业性图书馆(法律图书馆,藏书近十万册)、建有现代化的模拟审判法庭(共有三百多个旁听席,系国内高校最大的模拟法庭之一)。购置有Westlaw法律数据库、Heinonline法律数据库、月旦知识库、北大法宝等法律专业数据库使用权,师生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查询方式获取国内外的法律信息与法律研究资源,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特色育人培养

云南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专业。法学专业于2012年入选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22年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提升计划”拟支持建设学科

近年来,法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导师制试点、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拓展对外合作和国际交往等措施,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法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民主法治信念、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熟练的法学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着力培养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法学理论基础、熟练法律实践技能的“实务型”法律人才,不仅应具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法律职业领域的素质和技能。本专业立足云南区位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瞄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大定位,培养体现区域特色并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法学院结合云南省和云南大学法学教育的具体实际,在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联合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改革,通过学院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等模式,创新性地给学生开设大量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例如:民法智能训练、法学前沿与学术训练系列讲座、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立法工作实务、司法实务、出庭与法庭辩论、非诉讼业务、模拟听证、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法律文书写作与说理等课程;并先后邀请多名实务部门的法官、律师为学生授课。例如出庭与法庭辩论、模拟法庭、非诉讼业务这三门课程就是邀请了知名律所的主任、副主任来为学生授课。

专业核心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刑法、行政法、行政救济法、法律职业伦理、国际法、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二)卓越班法律人才培养

云南大学法学专业以“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为宗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体系,重点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和法律职业道德,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着力培养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能够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的高素质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截止到至2023年春季学期,学院卓越人才法律基地覆盖学生数已经达到454人,培养方案立足于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训练,具备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包括:扎实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充分认识法制建设的趋势,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各类法律问题;全面了解各类法律职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流程,能够熟练处理不同类型的法律实务工作;了解法学前沿理论,掌握法学基本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进行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强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互动”、变“以教材为中心”为“理论和实践并重”,变“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变“以学会为中心”为“以会学为中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大大提高学生处理实务问题的能力。设置了案例课专门课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诊断式教学法、模拟审判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育人成果

法学院教师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来学科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篇,《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发表论文1篇,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法学类权威期刊《中国法学》发表论文5篇,教育部A刊论文13篇,其中法学类A刊10篇;CSSCI期刊186篇,其中法学类CSSCI期刊44篇,外文刊物4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高水平转载20余篇。共获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1项,青年项目3项;出版著作40余本;获得省部级奖励12项,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

法学院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除注重学生法学基础理论的教育外,还特别重视学生法律实践技能的培育、国际视野的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拓展,着力于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适应全球竞争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2019年学院本科生团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院辩论队也在各项辩论赛事中不断取得佳绩。学院学生参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直有着较高的通过率。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2016级本科学生124人参考,获A证申请资格的人数为80人,通过率达64.52%。

(法学院同学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

法学院重视毕业学生继续深造、就业及校友工作。近年来,有若干优秀同学考取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读研,还有到国外深造之后留在国外当律师的优秀人才。毕业生除部分选择升学继续深造外,就业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学院每年举办毕业校友返校聚会活动,跟踪了解毕业生在所在单位的动态。日常工作中,积极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根据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本院学生在专业基础、法律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均有较高评价。

而法学院围绕学生培养、学科发展,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对外合作机制。近年来,学院同省内外三十多家法律实务部门共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充分保障了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开展。与德国萨尔大学持续开展了研究生交流培养项目,与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有较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育人过程中成果也很丰硕:学院法学专业作为全国首批“双万计划”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于2022年顺利结项;2022年学院还有教师在文科CSSCI扩展版中国大学教学期刊中发表教研论文一篇;其他教师也积极开展教改项目研究,并经专家严格评选顺利立项和结项;学院教师还积极参加全校教师讲课比赛,累计有两名教师获得过校级一等奖、一名教师获得校级二等奖、两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奖;2022年有学生的14个项目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奖,其中1项获得省级银奖,1项获得省级铜奖,另有12项获得校级铜奖;2022年有学院老师指导的2项本科生大创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分别获国家级或省级项目结项;另有50项本科生大创项目经专家评审获校级项目结项;还有学院老师指导的1项本科生大创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获省级项目立项;36项本科生大创项目经专家评审获校级项目立项;在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全校立项38项,我院老师就获2项立项。

 三、就业升学

(一)就业方向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泛分布于与法律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就业情况良好,最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均在80%左右。2019届有34名学生继续深造读研究生,2020届有43名学生继续深造读研究生,2021届有74名学生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升学率有大幅提升。为确保法学院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努力实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年终就业率和往年基本持平,法学院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摆上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

(二)校友风采

张璐,云南大学法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2015年考取悉尼大学的职业法律博士(Juris Doctor)。2019年先后取得了澳大利亚最高法院注册律师,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注册律师,澳大利亚律师公会成员的资质。现在悉尼从事律师职业。

太华巍巍,滇池淼淼,云南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有关青春的丰盈的象征。我想,“丰盈”这个形容是恰切的。云南大学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学习、游历、友谊的丰收,同时为我踏上下一个人生阶段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通过四年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中国法律的理论知识,通过大量阅读完成了我的学位论文,并在大四期间通过了司法考试,取得了中国法律职业资格。

通过云大为我们提供的平台,我们有幸能够去山东大学(威海)进行一年的学习交流,并且在大四实习期间,有幸来到玉溪中院切实体验法律的实践操作。在闲暇之余,我饱览了云南壮丽旖旎的风光,体验了丰富的地域民俗。不得不说,云南是中国民俗文化最多姿多彩的地区之一。作为一个资深的“美食爱好者”,云南的小吃真的让人流连忘返,以至于毕业以后还曾回来一饱口福。

除此之外,在大学收获的友谊一直是我珍视的宝贵的人生财富。从云大,山大的同学,到亲切的辅导员,老师,到玉溪中院的法官们,在本科期间与他们结成的友谊是如此的纯粹而长久。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我即将毕业申请出国留学时,云大的声誉与教授的推荐也为我们能够顺利去到理想大学读研助力颇多。扶上马来送一程,这份情谊让我们离开时不能免俗地潸然泪下,也只能用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逢安慰自己。虽然我此刻距离云大万里之遥,但是我的心却从未走远。

四、联系方式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871——65036550(法学院教务办公室)

学院网址:www.law.ynu.edu.cn

QQ群:932873115











上一条:历史与档案学院
下一条: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