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
云南大学新闻学教育始于1985年,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最早开展新闻传播教育的高校。2014年6月,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要求,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大学共建成立新闻学院。2016年4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大学签署协议,在新闻学院基础上共建“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2020年5月,复旦大学对口支援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复旦大学廖圣清教授挂任新闻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院长。
学院目前开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2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3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MJC)。设有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所、跨文化传播研究所和舆情研究所等3个科研机构。有教职员工36人,其中专任教师20余人,外聘教师1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2人,教师队伍为省级教学团队。目前在校生规模700余人,其中本科生400余人。
学院设有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实验教学器材、设备等2700余台(套),资产投入超过3000余万元。中心下设融合媒体报道指挥中心、高清四讯道广播级演播厅,以及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报刊编辑室、摄影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数据新闻可视化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可满足新闻传播实践教学需求,并积极为社会提供服务。学院和云南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七彩云”联合建设了“全媒体联合实验室”,实现依托“一核心”(媒体云平台)+两中心(内容中心、用户中心)”,为未来媒体融合发展培养“四力人才”(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目标,逐渐形成“平台+内容+教学+运营”的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实践教学生态环境。
学院立足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精神,把培养适应媒体发展趋势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作为重要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生培养方面,学院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抓好本科专业建设,新闻学专业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相继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在近年来省内专业综合评价中均保持在省内第一位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大一、大二学生全部配备学业导师,强化学习指导。推进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学生申报立项大创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以及有关学科竞赛,获得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学院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体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发展提出的三个定位,明确民族传播、健康传播与区域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为重点学科建设方向。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统筹部署,组织实施新闻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先后制定“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一流大学国际化建设项目”“一流大学一流创新人才项目”“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的方向和具体目标。围绕重点学科方向,进一步调动学院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学科优势和发展思路,推动学科建设不断深入。
学院立足实际,不断深化科学研究。组织动员教师积极申报完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17年以来申报获批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完成省级有关厅局委托的科研项目10余项,提交有关部门研究报告20余份,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8本,有力地支撑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结构不断优化。鼓励和支持4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到境外国家访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博士比例,优化学科结构,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近年来招聘和引进教师6人,1名新引进教师入选学校“青年培优计划”。做好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积极依托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对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1名教师入选云南省“千人计划”、3名教师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1名教师获批云南大学“东陆青年学者”,人才队伍梯次逐步形成。继续加大与新闻行业互聘教师的力度,选派6名专职教师到省级媒体挂职锻炼,聘请7位传媒业界资深专家到学院授课,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协同育人模式。
学院加大与国内外高校和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力度,重点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牵头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新闻与传播学分委员会,举办首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南亚东亚国际传播高端论坛。2023年在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秘书处主办“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系列国际学术论坛”期间承办四场分论坛,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在南亚东南亚的传播展开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加强国际传播研究的交流合作,成为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首批14所联合高校,参加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研讨会并作交流。与缅甸国家管理学院深化合作,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连续举办(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理论前沿与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联合举办第一届“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学术论坛。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媒体业界和高校传媒院系学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邀请东南亚新闻媒体和新闻院系的年轻人到云南大学,与新闻学院的学生合作拍摄了一批纪录片和短视频。2023年,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马尼拉雅典耀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主题为“‘一带一路’的朋友理解云南”的国际青年训练营,产生良好反响。
学院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就业率不断提升。重点做好就业信息传递和就业岗位推荐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访企拓岗活动,积极帮助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准确把握就业工作节奏和重要节点,提高就业帮扶工作针对性,及时准确搜集上报相关就业数据,为提高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有中央媒体、省市县媒体、党政机关、选调生、军队文职、国企和事业单位以及新媒体传播公司等,主要岗位有记者编辑、宣传策划、党务工作、新媒体运营等,出省就业和考研升学、留学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
面向未来,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将立足实际,在学科体系再造、人才培养模式再造、课程体系再造、发展体系再造等“四个再造”上下功夫,实现“小而强”“小而新”“小而特”的发展定位,围绕国家和云南发展需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高地,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忠诚于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云南新闻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新闻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素养、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和系统的新闻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熟悉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状况,能在新闻、出版、宣传及公关、广告等部门从事编辑、记者、管理及策划、创意等工作的新闻专业高级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概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外新闻史、传播学引论、传媒法规与伦理、网络传播学、新闻采写基础、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数据统计与分析、深度报道、融合报道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新闻出版、传媒类机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宣传内容策划、文稿撰写和新媒体运营等工作。
广播电视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素养、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和系统的广播电视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熟悉我国的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视听新媒体及其他新闻、宣传及公关、广告等部门从事编辑、记者、管理及策划、创意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学高级人才。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学引论、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史、新闻采写基础、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采访与报道、电视摄像与编辑、视听语言、音频节目制作、节目类型与策划、融合报道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广播电视、传媒类机构,从事采访报道、新媒体内容策划制作发布及新媒体运营管理等工作。
卓越班:
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设立新闻传播“卓越班”,重点培养一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每年从二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学生进入“卓越班”,选拔方式为学生自愿报名,学院组织面试考核,选拔比例为学生总人数的30%。对于进入“卓越班”的同学,学院采取在正常完成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单独开班、集中增设一批课程的方式,着力深化学生新闻传播理论素养和强化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联合培养:
本专业自2010年开始与复旦大学实施“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每年从新闻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拔5名学生,采用“1+2+1”模式联合培养,第一、四年在云南大学学习,第二、三年在复旦大学学习,达到联合培养毕业条件的同学在本校毕业证和学位证上加盖复旦大学印章。2010年至今,已有65名学生参加联合培养,其中40余名学生已完成联合培养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就业升学: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积极依托新媒体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双师工作室、“一院一赛”、境内外实习和生涯工作室等,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习实训指导,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近90%,2023年总升学率32%。毕业生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强,文字功底和新媒体应用能力等均得到用人单位好评,专业适应面广,就业质量较好。
优秀毕业生代表:
余湘珺,女,中共党员,2017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绩点3.9,加权成绩91.23,连续三年成绩和综测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第十五届云南省优秀大学生、省级三好学生、云南大学年度人物、云南大学方国瑜奖学金、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曾代表云南大学赴泰国参加第十九届东盟大学联盟暨第九届东盟中日韩青年演讲比赛,获得冠军;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口译大赛总决赛三等奖、雅思7.5。主持一项省级大创,一项校级大创已结项。在第四届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会议、第九届东盟中日韩大学外事负责人会议等活动中担任志愿者。2021年推免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伍绍娇,女,中共党员, 2018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团支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入选新闻学院卓越班,按“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接受培养。省级三好学生,曾获校级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一次优秀奖,两次入围奖;参与团队获得云南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参与省级创新训练项目《Plog视觉传播现象、机理及应用研究》。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云南大学校友总会优秀志愿者称号。2022年推免到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学院网址:http://www.sj.ynu.edu.cn
学院微信公众号: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招生咨询电话:0871-65033603
云南大学招生咨询QQ群(天津):630217943